歷史電子報 保險私塾 保險議題 熱門話題

網路購買保險,行不行?

作者:聯旗保代/黃瑞明 經理

消費者自行上網購買保險商品,可望近期內即可成真,據報載,主管機關金管會已著手研議部份保險商品開放消費者可進行網路投保的可行性,雖然還有許多配套措施,例如相關保險法令規章的增修調整及鬆綁尚未就緒,但主管機關仍很有信心的對外表示,最快今年八月底前完成保單線上投保機制;目前預計開放財產保險業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保費5萬元以下的汽車保險、住宅火災暨地震基本保險及居家綜合保險等。人身保險部分則規劃與自然人憑證結合,或者是臨櫃申請密碼、非臨櫃的會員制度,開放的險種則預計包括旅行平安保險、意外傷害險及定期壽險等。

開放網路購買保險商品的目的,無非是提供消費者一個較為便利的購買保險商品途徑,從而提高保險普及率,然而,「便利」著必須簡化部份要保人要保及保險人核保程序,若無完整且完善的配套措施,保險消費糾紛恐怕將紛至沓來。

消費者登入網際網路購買保險商品,即是取代原本保險業務員功能,保險業僅透過網頁介紹保險商品內容,相關的保單條款或理賠應注意事項等縱亦有於網站上揭露,但並無法確知消費者是否瞭解該商品的承保範圍,不保事項及相關權益等資訊,在認知有落差下,申訴或糾紛於焉而生。且,101年3月主管機關為減少金融消費糾紛及道德風險產生,增修「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第七條,賦予保險人及其業務員於保險招攬時應「瞭解並評估保戶保險需求及適合度」之政策,而研議開放的網路投保方式,則又免除了業務員初步核保的功能性,完全悖離先前的政策目標;主管機關或已有充份的考量及配套能夠在二者間取得平衡,目前尚不可知,但若最終僅為了「便利」而在政策上有所妥協,是否也應回頭檢視之前的「需求及適合度分析評估暨業務員報告書」是否純屬雞肋。

數位化時代,開放網路投保是時勢所趨,對於某些政策性的險種,例如強制汽機車責任保險,開放網路投保,完全符合「便利」及「快速」的需求,亦無保險適合度或道德風險的疑慮,保險業務員的功能亦不明顯;但在其他商業性的保險,是否同樣適合讓消費者利用網路進行要保?或可先行開放部份簡易險種試試水溫,但保險業應要有成敗得自行承擔的覺悟。